农业机器人从这里销往全国、再生纤维生产工艺全球领先、新品小龙虾即将爬上餐桌……6月25日、26日,第三批“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淮安,来自中央及省级的多家媒体记者走进园区、工厂、大棚等基层一线,见证了淮安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南北共建走在前
园区里近一半的私家车都来自南京,厂房里各种机器人、智能设备琳琅满目 ……在全省南北共建的首个园区——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现代快报记者看到,虽然这里的基础设施开工建设不足一年,一期工程已有多家企业投产。
(资料图)
江苏岚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周长征介绍,公司主要的产品为智能喷药机器人和大田管理机器人,产品研发主导的特性要求他们不能远离南京这个高校云集的区域,距离南京研发基地不足一小时车程的这处产业园刚好符合他们的需求。园区不仅给了他们良好的扶持政策,还集中力量建设3号厂房,确保了企业今年2月份顺利投产。
南京与淮安地域相近,这里不少产业的发展都依托于南京蓬勃发展。在涟水春竺芦笋产业园电气化大棚里,涟水县瑞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标告诉记者,他种了4000多亩芦笋,今年刚好是芦笋收成最好的年份,每亩年产5000斤左右,亩均产值有4万多元。“这些芦笋一部分出口日本、韩国,其他都送到南京的众彩市场,供不应求。”
如今,在涟水县,小小芦笋已经成为全县倾力打造的大产业。目前全县设施化芦笋种植面积2万余亩、年产5万余吨,总产值超10亿元,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设施化芦笋种植基地。
瞄准科技+绿色,传统产业走出新路径
纺织产业是江苏的优势产业,规模总量全国第一,苏锡通高端纺织集群还跻身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淮安市洪泽区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先后两次承接了苏南纺织产业的转移,初步形成了从纺织纤维到面料织布、加工的产业链。一批新材料、高分子等重特大项目陆续建设投产,带动全区纺织产业持续发展。
“这根比头发丝还细的15D超细旦纤维,就是由废旧塑料瓶制成的。它由72根更细的纤维组成,可用来生产汽车电池的绝缘膜。”在江苏佩浦高分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鹏告诉记者,该公司是全球首家以物理法工艺突破规模化量产 15D 以内超细旦纤维级切片的企业,填补了该行业空白。企业投资新建的年产 25 万吨绿色再生纤维产业链负碳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从 “一只瓶” 到 “一匹布”的全链条生产,相较于传统生产方式,可减少 90% 以上的用水,经测算可实现负碳排放 12 万吨。
盛夏季节,小龙虾是餐桌上离不开的美食。不过,小龙虾打洞繁殖的特性不利于提升养殖品质和产量。在盱眙县马坝镇首批省级 ( 盱眙龙虾 ) 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 “繁养分离 ” 和 “ 虾稻共生” 的综合种养模式,让这一弊端彻底改变。目前,盱眙全县龙虾养殖面积达 91 万亩,其中虾稻共生 72.5 万亩,池塘养殖 17 万亩,年产龙虾 12.3 万吨,年交易 17 万吨。全县 50 亩以上大户 4265 户、500 亩以上大户近 200 户,亩均效益达到 3000 元以上。基地培育的个大肉肥的“盱眙红 1 号 ”龙虾品种, 生长速度平均提高 18.6%。经过国家品种审定后,即可大量上市。
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办事效率最高”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沃土,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园区牢固树立企业需求导向,举办入园企业需求对接会,建立项目落地协调推进机制,构建了从企业注册、税务登记、厂房装修、用工服务、基金投资等全流程服务体系,园区每个人都是招商员、服务员和销售员,帮助企业解决落户和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为着力打造“办事效率最高”的营商环境,自2022 年以来,淮安市委营商环境优化办公室开发了项目全周期嵌入式监督管理平台。全市 400 余个重大产业项目统一接入平台,实时跟踪,精准感知并打通问题堵点。平台将项目全周期分为前期准备、立项用地、建设许可、施工许可、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生产达效七个阶段,倒排每个阶段审批时限,能实现项目问题精准定位与超期提前预警。
“平台运行以来,已发现项目问题 546 个,完全解决问题 414 个,完成率 75.82%。”淮安市委营商环境优化办公室副主任张文兵介绍,平台还建立了项目推进“ 黄旗”评价制度,对 30 日内未解决问题的责任单位给予“黄旗”警告,倒逼相关单位提升服务效率。2022 年全省“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速度考核,淮安市名列全省第一。
现代快报+记者 李娜 文/摄
(校对 许元华)